成功备孕男孩的秘诀揭密
我拜訪了幾位當時的與會者,詢問他們有關二○○八年那場開幕式的狀況。
媒體聯訪時提問,恢復輸銷中國,又被稱驗出蟲害有部分果品須退運,今年是否產銷問題的壓力減少。胡忠一昨日出席鳳梨釋迦行銷活動時,提及今年鳳梨釋迦因風災減產4成。
鳳梨釋迦復銷中國首批驗出害蟲,台東縣府:包裝廠業者停權10天 (中央社)台東鳳梨釋迦被中國禁銷2年多後,月初首批出關重返中國市場,但其中1貨櫃驗出蟲害,台東縣府昨(13)日表示,首批運中國釋迦驗出害蟲,將對出貨的包裝廠台東地區農會停權10天。不過介殼蟲等有些蟲在台灣存在很久,所以生產流程的工作環境必須很乾淨,不然已經處理好的果品,在運送、分級包裝時還有污染的可能。胡忠一說,今年生產過剩幾乎是零。因此,農業部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已研發出相關處理設備,會用玻璃罩起來,讓蟲不會飛散,讓安全度達到99%以上。台東縣政府提出一套鳳梨釋迦蟲害零檢出的規範,從源頭產農的生產履歷到包裝廠的檢疫,建構一套嚴謹防止蟲害作業規範,這套規範獲得中國接受,並在6月宣告台東釋迦重返中國市場。
她並說,國際農產貿易都要進行雙邊檢疫對談,目前不清楚中國關注、重視的是什麼,之前暫停輸入,農業部也提出新作為,但是沒有機會進行雙邊檢疫對談,因此還是要呼籲中國回歸「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台」討論,才能針對問題解決,方是可行、長遠之道吳崢力拚接棒現任立委江永昌,蕭美琴5日陪同吳崢與在地商家座談,接著蔡英文、賴清德也分別藉由赴中和參香,全力拉抬吳崢,輔選動作一波接一波。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老狐狸》- 還是動了真情的半套殘酷寓言 延伸閱讀 【關鍵專訪】金馬獎最佳導演《老狐狸》蕭雅全:關注「不平等」與「同理心」,從台灣貧富差距擴大的時代談起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電影在前面百分之八十以回溯台灣1990年代時代感同時營造了某種殘酷道德寓言,拿下本屆金馬最佳導演算是實至名歸,只是最末段百分之二十在過於冷血、 入世感中踩了煞車。二是前中段《老狐狸》維持著寫實又介於封閉世界的寓言感,過於「客家」(節省)的單親家庭胼手胼足的買房,父親廖泰來(劉冠廷飾)努力存錢,不斷被兒子廖界提醒要買房子開理髮店(滿足母親健在時願望)的小確幸迴圈。文:拉特飯 樂見看到國片終於有人描寫父輩那一代常見台灣資本家 [註] 功利主義(但也絕非如此二元)的精神與道德狀態,而非許多描寫弱勢族群電影,往往大部分只會出現幾秒壓榨勞工的刻板印象。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備註 本片背景雖描寫1990年代台灣股市上萬點熱錢與後續消散的慘況,但此文更會看作老狐狸其實就是描寫造就台灣經濟奇蹟的許多中小企業的老闆與台商們背後賺錢的哲學。
像是廖泰來自己也承認關瓦斯是騙人的字條,或是冷酷謝老闆其實偷偷懷念並後悔他兒子已經去世,更不用說廖界最後又開始用滴水的方式規避水費的自我欺騙,或結尾溫昇豪(廖界長大)段落,這一連串末段的「連擊」看得出來導演又忍不住加了過往國片常見寫實與人文主義的調性,於是讓殘酷的寓言些微翻轉,或失效。Photo Credit: 華映娛樂提供 《老狐狸》劇照 《老狐狸》也想必指涉著導演度過中年回望人生游移在功利主義與同理心天平的道德準則,如此電影意志等於作者意志,同時又帶某種教育性——作為長輩,要教給小孩怎樣的人生?於是我們都知道溫昇豪的「折衷方案」就是導演的答案:實際上要記住父親教導的對於周遭的同情,同時也學習了老狐狸(跟客戶)的話術修正。」配上老狐狸謝老闆的口氣與手勢就是對味,與廖界(白潤音 飾)老人與小孩的對話幾場戲,周旋在自我存在辯證與類似直銷的洗腦話術(如《華爾街之狼》)實在令人印象深刻,堪稱近年國片對手戲一大亮點。電影至此成功的劃分入世的存在者與人文關懷兩股勢力,並直到描述著同情他者的人是命定失敗者這樣的描述
Photo Credit: 中央社 馬來西亞首相安華擬制定禁止稀土原料出口政策,做為國家策略性發展工具。●強化數位與社群資訊戰 「數位通訊部」拆分為通訊部、數位部更是安華透過社群媒體強化資訊戰的改組重點。民主行動黨的前吉打州(Kedah)州議員張開筆(KB Teoh)今天受訪表示,這次內閣重組也對內閣中若干副部長進行職務調動的大洗牌,安華欲增加副部長的職務歷練與行政閱歷,更針對施政實際需要,以「能者居之」,更是一種良性的政治甄補。艾密爾韓沙具有專業背景,也在公積金局任內展現專業能力,對協助兼任財長的首相安華來說,無異如虎添翼,將能因應物價與民生物品上漲壓力等問題。
默迪卡民調中心(Merdeka Center for Opinion Research)研究員李泰德(Ted Lee)受訪說,政府基於組閣或政治實際需要,需要外部的非政治菁英角色在政府裡發揮功能,昔日政府也有這種案例,委任非政治人物專業菁英,擔任財政和經濟政策相關重任,這並非首次發生。這次衛生部長的人事異動即為一例,原衛生部長扎麗哈(Zaliha Mustafa)屢遭詬病,特別是2023年公共衛生菸草與吸菸管制法案刪除「世代禁菸」條款,如今由祖基菲里阿邁德(Dzulkefly Ahmad)再度出任衛生部長,「世代禁菸」條款能否重見天日也備受關注。
張開筆認為,這是安華政府重新整合的戰鬥內閣團隊,祖基菲里阿邁德重作馮婦,再度執掌衛生部,對大馬防範可能死灰復燃的疫情趨勢是一個好的開始,不像過去政府「只要你是我的皇親國戚,就推上去擔任重要職務」。這次改組也被視為是專注拚經濟的戰鬥內閣,堪稱安華內閣2.0版。
對於這次內閣改組把「天然資源、環境及氣候變化部」拆分為能源轉型及公共事業部、天然資源及永續部,根據李泰德分析,安華政府過去一年已發現到國家財政最大負擔是汽油補貼,今後鼓勵使用電動車、逐步降低依賴石油是施政重點,尤其要有排富條款,而非一體適用,這些都牽涉能源政策轉型。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安華認為,如果大馬政治與經濟局勢沒有太大變化,新改組內閣成員將持續至下屆大選。安華雖於去年底執政,但今年6州州議員補選期間在社群媒體運用戰力明顯不足,諸如「國民聯盟」(Perikatan Nasional)等在野陣營善用TikTok等工具與選民互動,成為選戰最重要利器之一。新聞來源 安華拚經濟與能源轉型 內閣改組強化資訊戰(中央社) 延伸閱讀 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執政一週年,展現積極外交、南海議題堅守主權 安華訪中的重要意涵:扭轉過去親美印象,軟實力的文化教育也是重點 【國際大人物】EP6|大馬首相安華主打改革20幾年,為什麼有人覺得他是政客?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專業任命勝於政治考量 安華去年底初掌政權,內閣較為倉促成軍,如今經過重組的內閣則是2.0版的戰鬥內閣,這次改組更有選賢與能意味,針對施政專業性做出更細微考量,欲以專業菁英取代政治考量的分贓政治。
(中央社)大馬首相安華執政週年首度內閣改組,閣員重新洗牌並新增3位部長,著重專業任命、拚經濟與能源轉型,強化數位與社群媒體資訊戰,因應接續挑戰的戰鬥內閣已然成形。李泰德認為,安華把「數位通訊部」功能一分為二,代表意識到政府過去一年尤其在社群媒體的言論或論述戰表現處於下風,如何透過社群媒體輿論與在野陣營抗衡成為當務之急,「這件事情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安華政府目前要在資訊戰方面化被動為主動,否則將面臨遭在野陣營猛攻的一路挨打局面,讓通訊部、數位部分成為一個專責部門。
圖為安華9月出席2023年全球清真峰會開幕致詞。馬來西亞去年11月19日舉行第15屆大選,安華(Anwar Ibrahim)於同年11月24日宣誓就任第10任首相,他昨天進行執政週年首度內閣改組,內閣改組有6名部長和11名副部長職務異動,新增3部門,部長從原本28人增至31人,副部長從原本27人增加到29人。
安華執政週年雖回應經濟改組並延續部長集體減薪20%,但這並非改革重點。「世代禁菸」條款是禁止2007年後出生者購買菸草或尼古丁產品,但這項條文已遭修改為禁止18歲以下者購買菸草產品、菸草代替品和吸菸設備。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大馬媒體星報(The Star)引述智庫民主及經濟事務研究中心(IDEAS)執行長楊淑雯(Tricia Yeoh)觀點強調,安華內閣經過重組,從新任命閣員的人事安排已向人民發出強烈訊號,改組後內閣將把經濟、健康和生活成本等議題作為關注的重點領域但徵收碳費牽涉的層面很廣,一來是關於企業競爭力、國家經濟發展,甚至擔心民生消費是否會受影響,因此初期還是要更謹慎小心。環境部長薛富盛強調,最終碳費如何收費要交由審議會決定,目前正由各界推薦委員人選,仍訂於明(2024)年第1季決定碳費。
新聞來源 碳費審議正徵選委員 薛富盛重申113年Q1決定費率(中央社) 環團質疑碳費優惠費率 環部:避免衝擊(中央社) 延伸閱讀 COP28熱議「自願性碳市場」何去何從,學者建議台灣企業先觀察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10月已試行:我國179項產品受影響,官員籲業者盡快收集碳排資料 零碳時代QA總整理:碳權、碳稅、碳費是什麼?公司生產低碳產品就可以取得碳權嗎?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截至今(13)日,盤查及查驗部分包含《事業應盤查登錄及查驗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及查驗管理辦法》及《溫室氣體認證機構及查驗機構管理辦法》等皆已公告,強化溫室氣體盤查查驗登錄制度,有效管理排放量。
環境部強調,台灣碳定價制度剛起步,要更小心避免衝擊。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事業得申請自主減量計畫核定優惠費率的規定,惟必須採行具體減量措施,例如轉換低碳燃料、採行負排放技術、提升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或製程改善,能實質減少排放量達指定減量目標者,才能申請核定優惠費率,若屆時未能達到者也須追補繳。
環境部長薛富盛告訴《中央社》記者,尊重環團的發言,相信他們是希望政府加快腳步。以新加坡例,最初碳定價1噸也才新幣5元(約新台幣117元),慢慢才往上增加,預計2030年可望達到新幣50至80元(約新台幣1170至1875元)。
《碳費徵收費率》涉及碳費收費的方式,需要留待明年第1季組成碳費審議會後於會中討論。關於碳費審議會的委員,薛富盛指出,現在正在請各界推薦人選,預計明年初會確定委員名單,接著按照行政程序來召開審議會。薛富盛透露,其實環境部有與許多業者會談,如鋼鐵業原本有喊漲,但後來經溝通後表態願意配合政策。他強調,碳費未來也可能2年就會檢討一次,仍有討論空間。
環境部也會在此期間持續收集國際間的相關資料,供審議會參考。而《碳費費率審議會設置要點》則在12月1日發布,明定碳費費率審議會委員的組成及運作方式。
碳費未來也可能2年就會檢討一次,仍有討論空間。薛富盛說,全世界各國在推動不論是碳費、碳稅,最初都是戰戰兢兢。
另外在減量誘因部分,10月12日已公告《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及《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管理辦法》,擴大各界參與減碳工作。(中央社)為加速減碳並與世界接軌,環境部優先擬訂氣候法下12項子法。
最新留言